客戶說「太貴了」怎麼辦?3 個關鍵提問讓你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!
Hi,我是小郭 🙋♂️
在B2B銷售的世界裡,「你們太貴了」「我先回去跟內部討論」「我們現在沒有預算」這些回應,你是否聽到都已經可以倒背如流了?
許多 B2B 業務一聽到這些回應就急著解釋產品特色、報價可以有什麼彈性、付款條件可以怎麼調整,甚至直接給出價格折扣。但是最終結果呢?不是被已讀不回,就是客戶最後沒有決定要,也沒有決定不要,最終就陷入了漫長的冷處理消失不見的結果。
如果你經常遇到這樣的困境,問題或許不是在你的價格上,而是客戶根本還沒準備好要做決策。更精確地說——他沒有能力做出「正確的決策」。
這篇文章要告訴你:
- 為什麼客戶會說「太貴了」其實是另一個問題的反映
- 傳統的回應方式為什麼會失敗?
- 3 個提升成交率的核心策略
- 每週小挑戰:如何讓客戶自己說出價值,而不是需要你苦苦說服他同意這個價值
一、為什麼客戶說「太貴了」?
當客戶說「太貴了」,真正的意思可能是以下幾種:
- 缺乏評估依據:他不知道該怎麼比較不同的解決方案,只好先用價格作為唯一指標。
- 缺乏決策動力:因為「選擇不買」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,但「買錯的決策」絕對會出事(被主管檢討、被同仁質疑)。
- 缺乏分配預算的正當性:他可能不確定這個案子會佔用多少公司有限的資源,乾脆先放一邊。
從根本來說,「太貴了」只是個我們都習慣保護自己的說法,真正的問題是—— 他還沒認知到你的價值能在現在為他解決什麼重要的痛點。
二、傳統的回應為何沒有幫助?
你是不是曾經這樣回應過?
- 「我們是台灣國產原料,品質穩定…」
- 「我可以給你月結 30 天的付款條件…」
- 「你一次多訂一點我可以再便宜…」
表面上,你很努力想幫客戶「消除購買疑慮」,但實際上你忽略了這三件事:
- 客戶此刻根本沒有興趣聽產品規格,而是在想:我為什麼要相信你?
- 你越急著說服對方,對方越覺得被強迫推銷,覺得你是不是不能沒有我(「你是不是想硬塞東西給我?」)
- 你主動進入降價流程太快,只會讓人以為「你隨便喊、我隨便殺」,反正你們都跟其他人一樣都嫌開很高的報價給我來殺價!
正確的做法不是「更努力地推銷和說服對方」,而是「更有策略地引導對方開始思考」。
三、3 招破解「太貴了」這個問題的策略
1. 協助客戶建立「決策標準排序」
絕大多數客戶並不知道怎麼選。你要做的是幫他建立選擇依據的框架。
實作方法:
1. 提供一張「決策因素清單」:如價格、品質、交期、付款條件、客製化程度、技術支援、品牌信任、內部使用方便性…等
-
我常用最簡單的就是畫一個 4 象限(品質、速度),這樣就會來到四種可能性讓他做出選擇
- 低品質、低交付速度:相信我,沒有人會選這個
- 低品質、高交付速度:如果選擇這個,代表這個問題可能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,他們迫切需要一個解決方案先解決這個難題。
- 高品質、低交付速度:如果選擇這個,你需要去深入了解這個問題如果始終不解決,會對他們產生什麼影響?因為選擇這個象限,代表的可能是這個問題並不是他們優先想要解決的問題。
- 高品質、高交付速度:最多人希望是這個,那你可以有理由去理解客戶對於「高品質」和「高交付速度」背後的原因是什麼?
2. 請對方依照他們的重視程度做排序。
3. 接著聚焦在他排前3的項目上,引導他深入思考「這些標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?」
這麼做的好處是:
- 讓客戶覺得你是站在他立場協助他做出決策,而不是在強迫推銷。
- 幫助他自己發現「價格不是唯一指標」。
範例:
你可以說:「很多客戶在選擇豬肉供應商時會考慮這幾個面向,我列出來讓你參考一下。你覺得哪些是你們最在乎的?」
2. 提前說出最常見的反對意見:主動建立價格認知
不要等對方說「你太貴了」,才手忙腳亂地回應。
在他還沒講之前,你就先講出來,而且講得比他更坦白、更具有信心。
實戰範例:
- 「我們不是市場上最便宜的選擇,因為我們提供的是更高的穩定性與技術支援。」
- 「如果你最在意的是最低價格,我可能不是最適合的供應商。不過我可以幫你估算一下我們長期合作下來的投資報酬率(ROI)。」
這麼做的關鍵目的:
- 節省雙方對話成本,讓真正有潛力成交的客戶留下來繼續聽。
- 反正遲早都會進入「太貴了」這個階段,不如提前告知,避免後續對話陷入無限殺價的氛圍。
3. 用「分層提問法」深入了解客戶真正的顧慮
價格問題的背後,往往隱藏著「信任、風險、預期效益、內部流程」等等更真實的考量。
你要做的不是急著說明「為什麼我值得這個價格」,而是一層層引導他自己說出來。
分層提問範例:
- 「你說的貴,是跟目前合作的廠商相比,還是跟你預期要解決的問題所帶來的效益相比?」
- 「你們團隊怎麼看這個案子的優先順序?」
- 「你覺得如果這問題繼續放著不處理,會產生什麼風險?」
這些問題的目的:
- 讓客戶開始從公司內部「自我分析」而不是「防備性的回應」
- 幫助你掌握他真正的顧慮(是預算?內部阻力?還是不了解怎麼說服內部?)
- 讓你後續的提案更能協助他們解決最核心的需求。
四、如何落實這三招?
這三招能帶來的影響力,來自於你能否把它內化成為你與客戶進行對話的習慣。以下是你可以立刻落實的實務操作建議,幫助你從下次銷售會議就開始應用:
實戰操作建議
1. 提前準備一套「決策排序引導卡」的模板
- 收集你過去成交或流失的客戶,他們常見的選擇標準(如價格、交期、品質、付款彈性、內部流程便利性等)
- 設計一張讓客戶可視化排序的引導卡片(也可以當下邊寫邊和客戶確認這些是否他們在乎的選擇標準)
- 下一場和客戶的會議就現場使用,幫助客戶釐清如何評估這個解決方案的選擇依據。
2. 調整你對客戶回應價格相關問題的回覆語句
- 提前練習主動說出你們並不是價格最便宜的勇氣。
- 例如:「我們的確不是最便宜的選擇,但我們提供的是更可預期的品質與合作流程。」
- 提早說出口,反而能贏得客戶尊重與關注。
3. 為常見反對意見設計「分層式提問」的話術
- 和內部夥伴模擬客戶可能說「太貴了」的三種理由
-
各設計兩句以上「理解+深入挖掘」類型的提問,例如:
- 「你說的貴,是指初期一次性的投入,還是相比總體投資回報後還是覺得很貴?」
- 「你覺得這筆預算在獲得內部同意上會遇到什麼難處嗎?」
結論:從被動回應者,成為價值引導者
當你學會這三種策略:
- 幫助客戶建立決策標準排序
- 主動預防客戶提出價格的反對意見
- 用分層提問法挖掘真正顧慮
你就能從一個被「價格」牽著走的被動回應者,轉變為一個「引導客戶看見價值」的專業顧問。
你的成交率自然會提升,品牌信任度也會隨之建立。
不要再把時間浪費在一個只談價格的對話上——讓我們把討論的焦點,從「價格」,轉向「價值」。
每週小挑戰:從價格攻防變成價值對話
讓習慣變成自然反應,從這三個小挑戰開始:
小挑戰 1:重製你的「會議提問表」
回顧你最近一次和客戶的會議,是否問了太多不痛不癢的問題?
這週,請從「決策標準排序」「預算分層理解」「價值ROI引導」角度,各寫出 3 題你會用的新問題。
小挑戰 2:練習你的預防式語句
對鏡子說出:「我們不是最便宜的選擇,但…」
重點不在價格,而在你如何堅定而平靜地表達自己的價值。錄音起來聽一遍,你會發現聲音就是影響力。
小挑戰 3:與內部夥伴一起打造決策標準清單(至少4個)
找行銷、客服、客戶成功團隊一起討論:
「我們的客戶在決策時到底會考量哪些項目?」
一通打造一份真正貼近現場的決策因素排序表,下週就派上用場!
歡迎直接回覆這封電子報與我分享:
你最常遇到客戶的反對意見是哪一種類型?你會怎麼處理?
每週三固定更新電子報,也歡迎你可以把心得分享出去,讓更多在 B2B 銷售這條旅程的夥伴們可以一起加入快樂銷售的行列!
銷售,不該是B2B企業的絆腳石,而是你的核心優勢!
我是小郭,幫助你掌握B2B銷售,讓我們一起快樂取得勝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