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跟客戶的需求訪談,是在幫客戶解決問題,還是只是讓他填問卷?

樂勝 Patrix

August 27th

3 步驟打造你的專業觀點,讓客戶從「我再想想」變「我想跟你談!」

Hi,我是小郭 🙋‍♂️

你是否也曾遇過這種令人困惑的銷售場景?你與潛在客戶的會議氣氛熱絡,對方有問必答、頻頻點頭贊同你的觀點,感覺一切順利。

可是,當會議結束後,客戶的回覆跟投石頭到海裡面一樣悄無聲息,再也沒有下一步可以推進。

這時,你可能會開始自我懷疑:是我的產品不夠好?還是價格沒有競爭力?

事實上,問題的核心往往不在產品身上,而在於你的「提問方式」。

許多 B2B 業務人員,包括過去的我,都習慣將「確認需求會議」變成一場單向的「問卷調查」 !

經常問對方你現在用什麼系統?流程遇到什麼困難?過去嘗試過哪些方法?

我們以為問得越多、越詳細,就離成交越來越接近。

事實上,這種方式只會讓你獲得最基本的資訊,客戶雖然禮貌性地回答了,內心卻從未真正向你敞開 ,更遑論與你共同商討推進的決策。

今天的電子報,我將結合《樂勝 B2B 快樂銷售系統》中「確認潛在客戶需求的銷售會議」的核心方法論 ,帶你拆解一個更具影響力的顧問式銷售策略。

我們將探討如何從一個被動的「提問者」,轉變為一個主動的「觀點提供者」,透過三步驟的「觀點探索框架」,引導客戶重新認識自身問題的嚴重性,讓他從防備轉為信任,甚至主動與你「共創」解決方案。

讓我們開始吧!


邀請有訂閱電子報和完成報名線上課程的您

如果你喜歡我在這封電子報中分享的內容,想更進一步和我、以及一群對 B2B 銷售充滿熱情的夥伴交流、互助、成長—— 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我們的 《B2B快樂銷售 LINE 社群》

這個社群不是公開的,只有報名我的免費線上課程後,才會拿到專屬的加入連結

在這裡,你可以:

  • 和其他 B2B 業務、企業主交流 B2B 銷售實戰經驗
  • 分享你卡關的問題,獲得社群建議與資源
  • 每月第二週和第四週參與 60 分鐘線上直播,直接由我親自回答大家在 B2B 銷售上遇到的難題!

讓我們一起打造不再孤單的銷售旅程,快樂取得勝利 ✌️

報名連結:https://www.la-sheng.com/


一、為什麼傳統的「問卷調查式」需求訪談,在台灣 B2B 市場正在失效?

在我們深入探討正確策略之前,必須先理解為什麼傳統的方法不再有效。

在我從過去實戰到近期實戰經驗中,發現近期大多數業務之所以在確認需求階段無法成功推進,主要的原因有三種:

1. 資訊不對等:你的窗口,可能也不是最了解這個問題的角色

在台灣複雜的 B2B 採購環境中,你接觸的單一窗口,往往對於公司內部的真實挑戰和問題根源的理解是片面的。

他們可能知道目前遇到最基礎的症狀,卻拿不出關鍵數據來佐證,甚至對問題的理解也停留在猜測的階段。

當你問他「為什麼」,他回答的可能是「大概/可能是這樣吧」。

這導致你們的對話始終停留在一個非常模糊的畫面,無法觸及真正能驅動客戶做出決策的核心。

2. 買家的防備心態:被過去的「壞業務」訓練出來的自我保護意思

許多 B2B 企業在過往採購都曾有過不好的經驗:業務問完問題,還沒確認問題的嚴重性與解決意願,就立刻開始強迫推銷。

久而久之,買家學會了自己保護自己——「少說一點,麻煩就少一點」。

這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:你越努力提出更多問題,想挖掘更多資訊,對方的回答就越保留、越防備,讓你始終無法建立真正的信任。

3. 業務自身缺乏立場與假設:沒有觀點,會議就只能隨波逐流

在《樂勝 B2B 快樂銷售系統》中,我一再強調,一場沒有「假設」的銷售會議,註定是一場低效的閒聊。

如果業務在會議前沒有針對客戶的狀況,建立幾個可能的「觀點」或「假設性問題」,就很容易在會議中被客戶牽著鼻子走 ,最終無法引導客戶看見問題的嚴重性,也無法計算出他「不解決問題」所需要付出的真實商業代價。

這些看似微小的問題,最終導致的結果是:你自認完成了需求訪談,實際上只收集了一堆對成交毫無幫助的資訊。

更慘的是,客戶心中對你的標籤,並不是「專業顧問」,而是「又一個想來套話推銷我的業務」。


二、常見的錯誤補救,為何只是治標不治本?

當意識到需求訪談沒有辦法幫助推進銷售階段的時候,許多業務會直覺地採取以下三種看似合理的補救措施,但它們往往讓情況變得更糟:

  • 錯誤一:問更多的問題,企圖以量取勝 以為客戶講得不夠多,就設計出洋洋灑灑的設計新的 20 題問題,覺得總有一題能幫助你問到核心,讓客戶覺得你很專業。 但這樣的解決方式嚴重忽略了信任是建立在成功深度探索的前提 ;在缺乏信任感的情況下,更多的問題只會讓客戶感覺像在被審問,防備心智慧更嚴重!
  • 錯誤二:套用標準問答腳本 許多業務培訓會提供制式的問題框架,業務員按照腳本逐一提出問題。 相信我,客戶能輕易聽出你是在念腳本,這會讓對話變得像機器人一樣冰冷 ,缺乏針對客戶情境的同理心,自然也無法讓對方覺得你真正理解他的業務。
  • 錯誤三:過早介紹和示範產品功能 這是最常見也是最致命的錯誤。 為了快速破冰或激發興趣,業務會迫不及待地展示產品功能。 想說一旦客戶的注意力透過某個功能細節(如介面、顏色、特定串接方式)引起興趣! 如果真的對功能細節Chans興趣,整場對話的格局就只會從「策略層級的商業問題」降維到「技術層級的功能比較」。

《樂勝 B2B 快樂銷售系統》在「確認潛在客戶需求的銷售會議」章節中明確指出,過早進入解決方案的討論,只會引導客戶進行價格與功能的比較,而不是衡量解決方案的「價值」與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」。

這些傳統做法的問題在於,它們都假設「客戶能清楚說出自己的痛點,而業務只要問對問題就能找到答案」。

然而,在複雜的 B2B 購買流程當中,買方往往需要一個外部的專業觀點,來幫助他們「重新認識」自己的問題。


三、正確的策略:用你的「觀點」去探索,與客戶「共創」問題並取得共識

真正有效的策略,不是把會議變成客戶的單方面輸出,而是你如何帶著自己的專業「觀點」去探索,與客戶的認知進行碰撞,最終共同建立對問題的共識。

你的角色不是來推銷,而是來幫助他做出更明智的決定。

這個「以觀點探索」的核心思路,可以拆解為三大步驟:

步驟一:從「已知事實」切入,建立專業信任

會議開場,不要急著提問。先主動拋出 1~2 個你從公開資料(如公司財報、新聞稿)、產業經驗或既有成功案例中觀察到的「已知事實」。 這些事實必須是客觀且容易被客戶驗證的。

話術範例:

「王經理您好,會議開始前我做了點功課。我注意到貴公司上一季的財報中提到,供應鏈的交期是今年營運上的一大挑戰。同時,根據我們服務其他電子製造業客戶的經驗,這個問題通常會連帶影響到庫存週轉率。不曉得這是不是您目前也關心的重點?」

這樣做的目的,是讓客戶在會議的最初 3 分鐘就立刻感受到:「這個業務有做功課,他懂我的產業,他不是來浪費我時間的。」 信任的基礎,便由此刻開始建立。

步驟二:引入「隱藏症狀」,打破客戶的現狀思維

當客戶認同你提出的已知事實後,下一步是引入一個他過去可能從未察覺到的「隱藏症狀」或「潛在關聯」。

你的任務是提出一個新的觀點,說明這個看似無關的症狀,可能導致比他想像中更嚴重的影響。

這完美呼應了《樂勝 B2B 快樂銷售系統》中的「打破買家維持現狀的思維」模組 。我們必須讓客戶意識到,維持現狀(Status Quo)的隱性成本與代價,遠比他想像的要高。

話術範例:

「確實,很多客戶一開始也只專注在交期的問題上。但我們後來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,交期不穩定的公司,他們的資深採購人員離職率,似乎也比同業高出 15%。因為他們每天都花大量時間在處理供應商的突發狀況,心力交瘁。這是不是一個您過去比較沒有連結在一起的狀況?」

這個提問,瞬間將問題從「營運層級」拉高到「人才與組織層級」,打開了客戶的視野,讓他開始思考問題的連鎖效應。

步驟三:連結至「根本原因」,並量化「商業代價」

最後一步,是將前面提到的「已知事實」與「隱藏症狀」,收斂到一個清晰的「根本原因」,並將這個原因造成的影響,轉換為客戶聽得懂的商業語言——也就是時間、成本、風險與機會損失。

話術範例:

「所以,綜合看起來,問題可能不只是單一供應商的交期,而是缺乏一套『供應商風險分級與預警系統』(根本原因)。如果這個系統沒有建立,我們粗估,除了新品上市延遲可能造成的千萬營收損失外,光是採購團隊每月多花在救火上的 80 個工時,一年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人力成本浪費(商業代價)。」

透過這三步,你不再是單純地問問題,而是在引導一場具有策略高度的對話。你主動呈現了你的專業觀點,並邀請客戶一起來驗證、補充、修正,最終共同描繪出問題的全貌。


四、如何立即開始落實?四個可立刻實踐的行動計畫

理論聽起來很棒,但要如何應用在每天的業務日常工作中?

以下提供四個具體行動,讓你從今天開始就能做出改變:

  1. 行動一:製作你的「會前準備觀察表」每次重要會議前,強迫自己完成這張觀察表。 來源可以是過去的客戶案例、與公司資深同事或主管的訪談。 表格中至少要包含:
    • 2 個已知症狀:客戶可以輕鬆驗證的事實。
    • 1 個隱藏症狀:一個可能被他忽略的觀點。
    • 1 個根本原因(假設):你推測造成這些症狀的核心問題。
    • 3 個商業影響:這個問題可能造成的成本、時間或風險損失。
  2. 行動二:會議中「視覺化」你的觀點不要只把觀點留在口頭上。 用一頁簡單的簡報、一張白板圖,或甚至只是在紙上畫出你的觀察,並投影給客戶看。 視覺化的呈現,更能引導客戶聚焦。
  3. 行動三:使用「邀請共創」的語氣在呈現你的觀點時,務必使用「可能」、「看起來」、「我的初步觀察是」這類較為柔軟且開放的語氣。 你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安全的對話環境,鼓勵客戶來糾正你、補充你。 當客戶開始說:「不對,其實我們的情況更接近…」這正是共創的開始,他會不自覺地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部資訊。
  4. 行動四:不斷將問題轉換為「商業代價」在對話過程中,持續引導客戶思考「So What?」。這個問題會造成什麼影響? 練習用成本、效率、營收、市佔率等指標,將技術問題或流程問題,與公司的經營目標連結起來 ,讓決策者清楚看見不解決這個問題,公司實際上會損失什麼。

從普通業務到好的顧問的關鍵一步

在今日的 B2B 市場,客戶需要的早已不是一個產品介紹員,而是一個能幫助他們洞察未知、釐清方向的商業夥伴。

停止無效的問卷調查吧!從下一場會議開始,練習帶著你的專業觀點去開場,用已知事實建立信任,用隱藏症狀打破僵局,用商業代價創造急迫性。當你不再只是被動地提問,而是主動地與客戶一同探索、定義並量化問題時,你提供的就不再只是一個產品,而是一個清晰、可信的成功路徑。

這,正是從一個普通的銷售人員,蛻變為客戶願意信賴、甚至依賴的商業顧問,最關鍵的一步。


歡迎回覆這封信告訴我:你目前的業務團隊,卡在哪一個階段?

如果你想要我幫你做一次付費的 B2B 銷售健診,可以在這個連結進行預約!

預約 60分鐘 B2B 銷售健診


銷售,不該是 B2B 企業的絆腳石,而是你的核心優勢!

我是小郭,幫助你掌握 B2B 銷售,讓我們一起快樂取得勝利!

別忘記追蹤我的社群,掌握最即時的系統化 B2B 銷售系統 💰

113 Cherry St #92768, Seattle, WA 98104-2205
Unsubscribe · Preferences

專屬技術型B2B創業家的B2B銷售成長電子報

每週,我分享一套經驗證的系統化B2B銷售策略,幫助您:獲取更多高質量潛在客戶、進入有深度的銷售對話更快速地完成交易、實現營收穩定增長!